找到相关内容16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教的和谐理性模式——从“心”开始的功德本体论

    预约人生净土、心灵净化运动、七戒新社会运动和慈悲爱心列车等等,藉以提供个体日常生活运动的道德肯定,以隶属于一种强调日常生活的社会改造。这已经为当代佛教福利事业开拓出一个新的视野。[17]   在此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2659408.html
  • “佛教社会”及佛教社会理论刍议

    预约人生净土、心灵净化运动、信仰团契、佛教夏令营、佛教企业、佛教公益基金会等等,藉以提供个体日常生活运动的道德肯定,以隶属于一种强调日常生活的社会改造。这就已经为中国当代佛教的社会建设事业,开拓出一个新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1559712.html
  • 台湾佛教社会运动中的环保与动保问题

    行动建设的活水源头。   如是,在环保已成全民共识及人间佛教思潮的影响之下,佛教界也相继有「心灵净化运动」、「幸福人生讲座」、「预约人间净土」、「环保礼仪」、「尊重生命」以及「心灵环保」等等新伦理观的...

    释传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3560083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现代含义

    预约人间净土”的运动。而在我们大陆地区,在赵朴老倾力推动下,佛教界也正在逐步地接受并化为实际行动,步伐也许不快,但正在引起僧俗大众的重视,并越来越尤其成为年轻一代的诸山大德们佛教改革理念和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5160211.html
  • 从一念三千诠释天台的环保观

    实际的行动,[2]但学者杨惠南却主张,[3]环保工作应从〈“境解脱”到“心解脱”建立心境平等的佛教生态学〉。他认为花莲慈济功德会所推动的“预约人间净土”及法鼓山所提倡的“心灵环保”无论是在实际的环保...杨惠南,〈当代台湾佛教环保理念的省思--以“预约人间净土”和“心灵环保”为例〉收于《当代》第104期。  陆扬,〈大乘佛理、环境保护与社会改造关联性之再思考〉收于《当代》第107期。  释圣严,林其贤...

    释坚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4262695.html
  • 把握人间佛教改革辩证思维的四个坐标

    人间净土是否现实?是人们美好的理想还是虚幻的神话?这是人间佛教改革中争论较多的一个焦点。证严法师把“同体大悲”的理念贯穿在慈济事业中,提出“预约人间净土”...

    徐孙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4563017.html
  • 路途风光札记

    缠绕,下午访到个体按摩医生杨大夫,见其室内候诊者有五、六位,须预约排号就诊。经再三协商,安排下班时即六点来就诊。老伴,经首次推拿医疗,晚间能安然入睡,为此默默祈祷:观世音菩萨。  6月1日。累:778座...

    宋世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5663449.html
  • 陈柏达居士著:净土风光(1)

    电话预约,只要向往净土、厌离娑婆,随时随地恳切念佛就行了。  当我们有心想要往生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就会长出一朵属于我们的莲花。当我们念佛越精诚、越恳切,莲花就绽开得越大、越庄严。如果我们心不念佛、不行...

    陈柏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0265430.html
  • 民国唐密之弘传

    之佛经,以备校 ,特请显荫法师撰序,刊于新修大藏经样本卷首。日人主修大藏经,请中国佛教少年沙门作序,实属空前罕有之事,其对显荫法师学术修养之崇敬,于此一端,可知之矣!蔡念生居士于民国十二年预约新修...

    释东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5366573.html
  • 世界各国大乘佛法用功概论(2)

    爪梵志索论义预约曰:“我义若堕当斩首以谢。”世尊曰:“汝义以何为宗?”志曰:“我以一切不受为宗。”世尊曰:“是见受否?”志拂袖而去。行至中路,有省,乃叹曰:“”我义两处负堕,是见若受,负门处粗;是见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495988761.html